近日,“中科院博士被骗至缅甸”事件引发关注。9月11日晚,当事人张先生发文表示,他于9月5日已经回国,因配合调查和个人生病不适,一直未能发文,后续将对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解释。当事人张先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,后从事博士后研究。2022年,他因找工作被骗至缅甸东南部的妙瓦底地区某诈骗园区,失去人身自由一年多。他当初是如何被骗的?在缅甸经历了什么?又是如何获救回国的?中国之声记者对话当事人张先生。

被骗至缅甸妙瓦底

与泰国仅隔一条小河

张先生告诉记者,他之前在江西庐山植物园工作。2022年,因家人生病,他面临经济困难,国内没有遇到更好的工作机会,就想着去国外看看。

最初,他在网上通过中介得知,新加坡一家公司招聘客服人员,相关流程和手续看起来很正规。不过,当时新加坡的入境流程较为复杂,签证迟迟未能下发,此时中介告诉他,招聘公司在泰国还有一家分公司。

张先生说,当时只希望找一个正常薪资的工作,想在泰国的分公司先做几个月,之后再去新加坡的公司。抵达泰国后,“中介”曾通过各种手段打消张先生的疑虑,并承诺到公司后可预支一笔钱。于是,他决定到“泰国分公司”看一看。没想到,现实情况却是去了就没有办法脱身了。

“事发地在妙瓦底,位于缅甸东南部,与泰国其实仅隔一条小河,与网传的缅北相隔甚远。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那条河就是缅泰的界河。他们从来都没有提过缅甸,一直跟我说是泰国。当我意识到被骗的时候,已经在缅甸的公司里了。”张先生回忆。

张先生表示,由于缅甸电诈案件报道很多,“过于有名”,诈骗园区在招聘时通常以赴泰国工作为诱饵,避免提及缅甸。

诈骗园区为全封闭模式

泄露信息或逃跑会遭殴打

进入诈骗园区后,张先生被安排与客户聊天,“在电脑聊天软件里打字,因为那个诈骗园区不涉及电话诈骗”。他介绍,自己的“工作”是做数字货币“杀猪盘”,也就是骗别人投资,对象面向海外群体,比如欧美国家,也包括华人华侨。张先生表示,被骗者会被要求边“培训”边上岗,园区会事先提供一些诈骗成功的案例所用的话术,让他们每天学习。园区内分工明确,有人负责在国外的社交媒体上寻找客户,有人负责通过网络聊天留住客户,还有一个岗位叫“制度督导”,每天巡逻,专门负责监督他们的工作。

在诈骗园区,张先生每天晚上10点上班,次日下午3点下班,住在8人间的宿舍里。“里面大部分是二三十岁的中国人,文化层次是初中、高中学历。进园区的人一开始都是聊天的工作,业绩好会晋升。业绩好主要是看每天能不能加到有钱的客户。”张先生透露,被骗者进园区的第一个月会收到相当于人民币6000元的钱,后期只有骗到钱才能拿到提成,否则一分钱没有。他自己只拿到了第一个月的钱。

张先生所在的诈骗园区是全封闭模式,所有人都被限制了人身自由,可以定期和家人通电话,但必须在指定的时间,还有专人看管。他表示,自己曾因和家人通信时提到诈骗被打过。“他们觉得我泄露了园区的机密,把我关了一个多月。虽然我没有遭受过严重的虐待,但是我听说有一些逃跑被抓回去的人,被打得非常惨。”

发邮件向家人求助

被骗至缅甸一年后重获自由

最初进入园区时,张先生的手机和证件被收走。后来,张先生发现用电脑可以安装手机模拟器,于是发邮件向国内家人求救。随着国内舆论的关注,园区方面认为他是个“烫手山芋”,最终要求他的家人交5.9万元赎金,可以把他送出园区。之前园区还开出了交12万赎金的要求,可他的家人一直没有转账成功。

今年8月24日,张先生在通过签字、录像等方式承认自己自愿进入园区后,被送到泰缅边境。入境泰国后,他乘坐另一辆车到达泰国的酒店,然后立即用身上仅剩的钱买了手机和电话卡,并与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取得联系。因为泰国签证逾期,泰国警方将其移交给移民局。9月5日早上6时,张先生抵达上海浦东机场。

9月11日,张先生向所有关心他的人表示了感谢,并呼吁有关部门加大对不法跨国招聘中介的打击力度,广泛宣传各类跨国招聘陷阱。“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避免上当受骗,希望自己以后能做一些科普宣传的工作。”

来源:北京晚报据中国之声

流程编辑:tf008

如遇作品内容、体育买球软件的版权等问题,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。体育买球软件的版权侵权联系电话:010-85202353